2011年7月19日凌晨,一辆重达160吨的严重超载沙石的货车,通过怀柔区宝山寺白河桥时,将桥梁压塌,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——可那塌成“W”形的桥面还是对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。
2011年7月19日凌晨,一辆重达160吨的严重超载沙石的货车,通过怀柔区宝山寺白河桥时,将桥梁压塌,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——可那塌成“W”形的桥面还是对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。为确保桥梁安全,北京市将开展对桥梁安全的排查工作,并将加大治超力度,路面货车见一辆查一辆。(综合近日媒体报道)
这已是近几天来发生的第三次塌桥事件,本月14日,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发生垮塌事故,造成一死多伤;7月15日,杭州的钱江三桥也发生了塌陷事故,一辆正在桥面行驶的大货车栽到了桥底——面对连发的塌桥事件,舆论和专家惊呼中国进入“桥梁事故多发期”。这种桥梁事故多发期,不是偶然的,而是长期以来对桥梁质量缺乏重视、对桥梁安全缺乏定期体检、对超载缺乏负责治理所埋下的隐患集中爆发出来。
亡羊补牢的排查和事后的“高度重视”当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含糊于那些表象上的原因,而要查清塌桥的真正原因和真正责任,并对相关责任者依法进行严惩,让每个漠视安全者在制度上付出沉重的代价,这才是彻底的负责任的问责。
彻底追究责任,最重要的是避免被表象上的“超载”所蒙蔽和误导,警惕以那个“超载”遮蔽更深更多更根本的丑恶。三座大桥的垮塌,焦点似乎都指向了超载,官方似乎也引导着舆论视线往超载上看。
货车超载,大桥压塌了,不仅是超载的问题,可能也与大桥的质量有关系,豆腐渣不堪货车一压。桥建了不就是让车走的吗?可中国许多大桥都有这么一个规定叫“禁止货车通行”。为什么要禁止货车通行,公开的理由都是“为了缓解交通压力”,可并非高峰期为什么也禁止货车呢?听专家说过,因为大桥质量有较严重问题,能承受的重量很低,害怕被压垮了,又不敢公开说,那是很丢脸的,于是就禁止货车通行了。结果货车一上去,就给压垮了。不能用“超载”掩饰桥梁的质量问题。
即使问题出在超载上,也不能把板子都打到超载司机身上。畸高的物流成本,天价的过路费,还有各种必交的罚款,逼着司机必须超载几倍才能收回起码的运输成本,让超载甚至成为许多货车必然的选择。这些都是超载的深层次原因。不深究这些原因,不追究监管者的责任,板子都打到超载和司机身上,悲剧或就很难禁绝。
本文由转载,并不代表万联网观点
资讯排行
-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雪梅一行
-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
-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
-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
- 数智赋能促转型,创新驱动谋发展——“智慧仓储”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
-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
-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
- 稳中有进!2024年中国制造“成绩单”新鲜出炉
-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“组合拳”
-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
-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
-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
-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
-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
-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